生查子 · 詠史六首

長平十萬人,一夜秦坑殺。魚死濁流中,不祭乘時獺。 死坑未是愁,唯有生坑惡。眢井埋蟾蜍,欲跳只三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平:古地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
  • 秦坑殺:指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坑殺趙軍四十萬人的歷史事件。
  • 魚死濁流中:比喻無辜者被害。
  • 祭:祭祀。
  • 乘時獺:指趁機捕魚的獺。
  • 生坑:指活埋。
  • 眢井:枯井。
  • 蟾蜍:俗稱癩蛤蟆。

繙譯

長平之戰,秦國一夜之間坑殺了十萬趙軍。就像魚兒死在汙濁的水流中,連趁機捕魚的獺都不會祭祀它們。 死後的坑埋竝不是最可怕的,活埋才是真正的惡行。就像蟾蜍被埋在枯井裡,想要跳出來卻衹有三條腿能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長平之戰的慘烈場景,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醜惡。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魚死濁流中”和“眢井埋蟾蜍”,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同時,通過對“死坑”和“生坑”的對比,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戰爭暴行的譴責和對生命的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和對人性的探討。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