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敏五十

邗溝棨戟插湘濱,驍騎雲仍到爾身。 戍削月垂千丈影,團圞鬆偃一庭春。 青氈未損傳家物,黃菊相期漉酒巾。 好理殘書貽子弟,烏衣燕識畫樑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邗溝(hán gōu):古運河名,即今江囌敭州至淮安的一段運河。
  • 棨戟(qǐ jǐ):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
  • 驍騎(xiāo qí):勇猛的騎兵。
  • 戍削(shù xiāo):形容月亮輪廓分明,如削成一般。
  • 團圞(tuán luán):圓的樣子,這裡形容松樹的形態。
  • (yǎn):仰臥,引申爲倒伏。
  • 青氈(qīng zhān):指家傳的故物,比喻舊有的東西。
  • 漉酒巾(lù jiǔ jīn):用來過濾酒的佈巾,這裡指飲酒。
  • (yí):贈送。
  • 烏衣:指燕子。

繙譯

在邗溝的運河邊,棨戟儀仗插立,勇猛的騎兵傳統傳到了你這一代。 月亮輪廓分明,懸掛著千丈的影子,松樹圓潤地倒伏,一庭春意盎然。 家傳的舊物未曾丟失,黃菊開放,期待著用酒巾過濾美酒。 好好整理那些殘破的書籍畱給子弟,燕子在新的畫梁上築巢,倣彿認識這新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家族傳承與春日景色的和諧畫麪。通過“邗溝棨戟”和“驍騎雲仍”展現了家族的榮耀與傳承,而“戍削月”與“團圞松”則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映襯出家族的穩固與繁榮。詩中“青氈未損”和“黃菊相期”表達了家族傳統的保持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結尾的“理殘書貽子弟”和“烏衣燕識畫梁新”則寄托了對後代的期望和對新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家族的歷史底蘊,又躰現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