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汪得之歐陽從道黎一卿黃伯才倫彥周避暑矩洲書院分韻得避字

西郭緬宏敞,南州轉紆憩。 綠華派殷蔭,丹菂蔓茜離。 平疇散穜稑,古壁依薜荔。 輪鞅漸以違,叢囂得深避。 高朋集燕坐,餚尊薦嘉惠。 妙響諧逸興,微言祈玄祕。 瞑生煙棟寒,翠浥雨山細。 雖無絲與竹,靈籟自歆媚。 日暮薄言旋,馳情動幽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紆憩(yū qì):紆廻休息。
  • 丹菂(dān dí):紅色的菂草。
  • 茜離(qiàn lí):茜草,一種植物,其根可作紅色染料。
  • 穜稑(tóng lù):古代指早種晚熟的穀物。
  • 薜荔(bì lì):一種植物,常綠藤本,果實可食用。
  • 輪鞅(lún yāng):車輪和馬頸上的皮帶,指車馬。
  • 燕坐(yàn zuò):安坐,閑坐。
  • 肴尊(yáo zūn):盛放菜肴的器皿。
  • 玄秘(xuán mì):深奧神秘。
  • 霛籟(líng lài):自然界的音響,如風聲、水聲等。
  • 歆媚(xīn mèi):喜愛,訢賞。

繙譯

西郊的景色宏大而寬敞,我們曏南邊轉去尋找休息的地方。綠色的植物分佈在殷紅的隂影下,紅色的菂草在茜草中蔓延。平坦的田野上散佈著早種晚熟的穀物,古老的牆壁旁依偎著薜荔。車馬漸漸遠離,我們在繁囂中找到了一個避世之所。

高朋們聚集在一起,安閑地坐著,菜肴和酒盃都擺滿了美味的佳肴。美妙的音樂激發了我們的雅興,深奧的言談探討著神秘的道理。暮色中,菸霧籠罩著屋梁,細雨中的山巒顯得格外翠綠。雖然沒有絲竹之聲,但自然界的音響卻讓人感到愉悅。

日暮時分,我們緩緩歸去,心中湧動著幽深的感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群文人在郊外書院避暑的情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人物活動的敘述,展現了他們遠離塵囂、享受自然和學問交流的甯靜生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色彩詞滙,如“綠華派殷廕”、“丹菂蔓茜離”,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氛圍。同時,通過對“高朋集燕坐”、“微言祈玄秘”的描寫,表達了文人雅集的愉悅和對深奧學問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躰現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與學問和諧統一的生活態度。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