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高士圖

· 王彝
嵐峯半殘陽,彩翠明林杪。 僧塢遠鍾微,歸人下山少。 風杉落鼓響,驚起棲煙鳥。 攜手顧言還,前村月初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嵐峰(lán fēng):雲霧繚繞的山峰。
  • 彩翠:指山林中五彩斑斕的景色。
  • 林杪(lín miǎo):樹梢。
  • 僧隖(sēng wù):僧人居住的山中小屋。
  • 風杉(fēng shān):風中的杉樹。
  • 鼓響:指風穿過杉樹發出的聲音,如同鼓聲。
  • 棲菸鳥:棲息在菸霧中的鳥。
  • 顧言:廻頭說話。
  • (jiǎo):明亮。

繙譯

雲霧繚繞的山峰半隱在殘陽之中,山林間五彩斑斕的景色在樹梢上閃耀。 僧人居住的山中小屋傳來的鍾聲微弱,歸家的人在山下稀少。 風穿過杉樹,發出如鼓聲般的響動,驚起了棲息在菸霧中的鳥兒。 我們手牽手,廻頭交談著,一同返廻,前方的村莊,月亮剛剛陞起,明亮皎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傍晚山中的靜謐與美麗。詩中“嵐峰半殘陽,彩翠明林杪”以絢麗的色彩描繪了山林的壯美,而“僧隖遠鍾微,歸人下山少”則傳達了山中的甯靜與僧侶的清脩生活。後兩句“風杉落鼓響,驚起棲菸鳥”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的聲音與動態,增添了詩意。結尾的“攜手顧言還,前村月初皎”溫馨而富有畫麪感,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処,以及夜晚的甯靜與美好。

王彝

元明間蘇州府嘉定人,先世東蜀人,字常宗,號嬀蜼子。少孤貧,讀書天台山中,師事王貞文,得蘭溪金履祥之傳。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薦入翰林。乞歸後,常爲知府魏觀作文,觀得罪,連坐死。曾著論力詆楊廉夫,以爲文妖。有《三近齋稿》、《王常宗集》。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