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永和:東晉年號,公元345年至356年。
- 踏月:在月光下漫步。
- 廢沼:已經廢棄的池塘。
- 水稜:水邊的稜角,這裡指水邊的石頭或岸邊。
- 荒亭:荒廢的亭子。
- 霜氣:寒冷的氣息,這裡指鞦夜的涼意。
- 倚欄者:指曾經在此地倚欄沉思的人。
- 籠鵞:將鵞關在籠子裡。
繙譯
在野外的寺廟之外,寒雲繚繞,依然傳頌著東晉永和年間的故事。 沒有事先約定,卻在月光下偶然相遇,踏著月光前來拜訪。 廢棄的池塘邊,水邊的石頭顯得淺顯,荒廢的亭子裡,鞦夜的涼意更濃。 懷唸那些曾經在此地倚欄沉思的人,他們書寫完畢後,獨自將鵞關在籠子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與客人在開利寺觀鵞亭的情景,通過對廢沼、荒亭等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荒涼而古樸的氛圍。詩中“踏月偶相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偶然相遇的驚喜與珍惜。後兩句則通過對往昔的懷唸,增添了詩的深沉與懷舊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與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