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贈友人

· 王問
情性各有營,繄予在山水。 昔出暫相違,今茲返桑裏。 鱸鱖正鮮肥,扁舟自能理。 與君衡門下,行歌互相倚。 下渚亂鳧飛,湖中夕風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ī):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 桑裏:家鄉的別稱。
  • 鱸鱖 (lú guì):兩種魚,鱸魚和鱖魚,常被認爲是美味的淡水魚。
  • 扁舟:小船。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也指隱士的居所。
  • 行歌:邊走邊唱。
  • 下渚:水邊的低地。
  • 亂鳧:野鴨羣。

翻譯

每個人的性情和追求各有不同,而我獨愛山水之間。 曾經短暫離開,如今又回到了家鄉。 此時正是鱸魚和鱖魚肥美的季節,我已準備好小船,自得其樂。 願與你在簡陋的屋舍下,邊走邊唱,相互依靠。 水邊的低地上,野鴨羣飛舞,湖面上傍晚的風也漸漸吹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山水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情性各有營,繄予在山水」直接點明瞭詩人對山水生活的偏愛,而「昔出暫相違,今茲返桑裏」則描繪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後文通過描述鱸鱖的鮮肥、扁舟的自理,以及與友人在衡門下行歌的情景,展現了詩人簡樸而自足的生活態度。結尾的「下渚亂鳧飛,湖中夕風起」則以景結情,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畫面的生動。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寧靜,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感悟。

王問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進士。除戶部主事,監徐州倉,減羨耗十二三。改南職方,歷車駕郎中、廣東按察僉事。父死,不復仕,隱居湖濱寶界山,興至則爲詩文,或點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鳥皆精妙。以學行稱,門人私諡文靜先生。 ► 93篇诗文

王問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