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友人移居白下

南朝山色近移家,朱雀橋通路狹斜。 宛水月從江樹出,敬亭雲被苑牆遮。 橫舟渡口尋桃葉,沽酒村邊問杏花。 聞道章臺街畔柳,不堪繫馬只藏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
  • 白下:南京的古稱。
  • 南朝:指中國歷史上南方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
  • 朱雀橋:南京的一座古橋,位於秦淮河上。
  • 狹斜:狹窄曲折的小巷。
  • 宛水:指南京的秦淮河。
  • 敬亭:山名,位於宣城市北。
  • 苑牆:園林的圍牆。
  • 桃葉:南京秦淮河畔的一個渡口名,傳說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有關。
  • 沽酒:買酒。
  • 章臺:漢代長安城的一條街道,以柳樹聞名。
  • 藏鴉:指柳樹中藏有烏鴉,形容柳樹茂密。

翻譯

朋友從宣城搬到了南京,南朝的山水景色彷彿近在咫尺。朱雀橋連接着狹窄曲折的小巷,通往新居。秦淮河上的月光似乎從江邊的樹木中升起,敬亭山的雲霧被園林的圍牆遮擋。在渡口尋找着桃葉的傳說,村邊買酒時詢問着杏花的盛開。聽說章臺街旁的柳樹,雖然不能繫馬,卻足以藏匿烏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友人從宣城遷居南京的情景,通過南朝的歷史背景和南京的地理特色,展現了新居周圍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朱雀橋、宛水月、敬亭雲等,構建了一幅生動的江南水鄉畫卷。尾聯通過章臺柳的典故,巧妙地表達了對友人新居環境的讚美和對友情的珍視。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