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本寧於鄜延

關榆未綠柳才舒,使者行邊雪片疏。 回紇十年頻貢馬,龜茲一部動隨車。 過奏人惜才空老,詛楚時聞禍漸除。 寂寂寥寥人似舊,不須重問子云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回紇(huí hé):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此處指其代表的國家。
  • 龜茲(qiū cí):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此處指其代表的部族。
  • 詛楚:古代的一種咒罵,此處可能指某種政治或軍事上的不利消息。
  • 子云居:指漢代文學家揚雄的居所,此處借指李本寧的居所或其文學成就。

翻譯

邊關的榆樹還未綠,柳樹纔剛剛舒展,使者已經出發前往邊疆,帶回的信件像雪片一樣稀疏。 回紇國十年間頻繁進貢馬匹,龜茲的一支部族也隨着使者的車輛行動。 經過奏報的人惋惜你的才華空自老去,詛咒楚國的消息時有所聞,但禍患似乎漸漸消除。 寂靜寥落中的人們依舊如故,不需要再次詢問子云的居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關初春的景象,通過使者行邊的細節,反映了邊疆的安寧與外族的友好。詩中「回紇十年頻貢馬」和「龜茲一部動隨車」展示了邊疆的和平與繁榮。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惋惜以及對時局的關注,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國憂民之情。結尾的「寂寂寥寥人似舊」則帶有一種超脫和淡泊,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及對世事的淡然態度。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