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明月皎夜光

流火下西極,蟪蛄鳴東廂。 涼飆奪炎熱,白露凝清光。 百草非故色,木葉萎以黃。 昔與二三子,學道欣同方。 翻然棄舊好,振羽高雲翔。 河漢不可涉,織女空七襄。 人心異於面,相知安得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火:指火星。
  • 西極:西方極遠之地。
  • 蟪蛄(huì gū):一種蟬。
  • 東廂:東邊的廂房。
  • 涼飆:涼風。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清光:清澈的光輝。
  • 百草:各種草。
  • 木葉:樹葉。
  • 二三子:幾個人,指朋友。
  • 學道:學習道理或哲理。
  • 翻然:迅速轉變的樣子。
  • 振羽:振翅飛翔。
  • 高雲翔:在高空飛翔。
  • 河漢:銀河。
  • 織女:織女星。
  • 七襄:指織女星在銀河中移動七次。
  • 人心異於面:人的內心與外表不同。
  • 相知:相互瞭解。

翻譯

火星從西方的天際落下,蟪蛄在東邊的廂房鳴叫。 涼風驅散了炎熱,白露凝結成清澈的光輝。 各種草失去了往日的顏色,樹葉變得枯黃。 曾經與幾位朋友,一起學習道理感到快樂。 突然間他們拋棄了舊日的友情,振翅飛向高高的雲端。 銀河無法橫渡,織女星徒勞地在銀河中移動七次。 人的內心與外表不同,相互瞭解又怎能長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夜的景象,通過火星、蟪蛄、涼風、白露等自然元素,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中,「流火下西極」與「蟪蛄鳴東廂」形成對比,展現了夜晚的靜謐與生機。後文通過對「百草非故色,木葉萎以黃」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無常。最後,詩人通過對友情的反思,抒發了對人心難測、相知難久的感慨,使詩歌的情感層次更加豐富。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