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崚嶒何來凜氣增,舍此空輪無與勝。 吳天海色遙迎送,楚霜蜀凍交消凝。 盪滌赤日曳素練,消息銀漢絡珠繩。 從知白帝威權甚,萬象瀉影涵傾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峯高聳、險峻。
  • 凜氣:寒冷的氣息。
  • 空輪:指天空中的日月。
  • 吳天海色:指江南的天空與海洋的顏色。
  • 楚霜蜀凍:楚地的霜和蜀地的凍,泛指寒冷的氣候。
  • 消凝:消散凝結。
  • 赤日:烈日。
  • 素練:白色的綢帶,比喻清澈的水流。
  • 銀漢:銀河。
  • 珠繩:珍珠串成的繩子,比喻銀河的璀璨。
  • 白帝:古代神話中的五帝之一,掌管西方和秋季。
  • 威權:威力和權勢。
  • 瀉影:倒映的影子。
  • 涵傾崩:包含、傾瀉、崩塌,形容景象的宏大和動態。

翻譯

何來如此高聳險峻的山峯,凜冽的寒氣倍增,除了這空中的日月,再無其他能與之媲美。江南的天空與海洋遙相迎送,楚地的霜和蜀地的凍交織消散凝結。清澈的水流如白色的綢帶在烈日下搖曳,銀河璀璨如珍珠串成的繩子在夜空中閃爍。由此可知,白帝的威力和權勢非常強大,萬象的倒影在其中包含、傾瀉、崩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秋天的壯麗景色,通過高聳的山峯、凜冽的寒氣、江南的天空與海洋、楚地的霜和蜀地的凍等元素,展現了秋天的寒冷與壯闊。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如「素練」、「珠繩」等,增強了詩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最後通過對白帝威權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秋天萬象的宏大和動態,表達了對秋天景色的讚美和敬畏之情。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