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效動:追求動態。
- 勢不遣:形勢不允許。
- 效靜:追求靜態。
- 功不展:功績無法展現。
- 乘之:利用時機。
- 順逆:順利與逆境。
- 深淺:程度深淺。
- 無心:無意,無意識。
- 有心:有意,有意識。
- 智復蹇:智慧再次受阻。
- 脈脈:默默地,含情脈脈。
- 持危:維持危險狀態。
- 宣顯:公開顯露。
翻譯
古今都在追求動態,但想要靜止時形勢卻不允許。 古今都在追求靜態,但想要行動時功績卻無法展現。 利用時機有順利與逆境之分,運用策略有深淺之別。 無意識時無知,有意識時智慧又再次受阻。 默默地維持着危險狀態,這不是言語所能公開顯露的。
賞析
這首詩深刻地探討了動與靜、有意與無意的辯證關係。詩人通過對比古今人們對動與靜的追求,揭示了無論選擇何種狀態,都存在着無法完全掌控的困境。詩中「乘之有順逆,用之有深淺」表達了時機與策略的複雜性,而「無心即無知,有心智復蹇」則進一步闡述了意識與智慧之間的微妙關係。最後,詩人以「脈脈以持危,非言能宣顯」作結,暗示了深層次的思考和情感是無法通過言語完全表達的。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