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若孩還洛中

· 王琅
千山猿叫愴離魂,一水輕帆別古墩。 瀕海幾年隨淚渡,愁懷千古向誰論。 晉文土食終還國,無忌從君舊感恩。 此去落花寒食候,不須惆悵老夷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猿叫:猿猴的叫聲。
  • 愴離魂:悲傷地離別的心情。
  • 古墩:古代的土堆,這裡指送別的地方。
  • 瀕海:靠近海邊。
  • 晉文土食:指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後,最終廻國成爲國君的故事。土食,指在外流亡時的生活。
  • 無忌從君:指戰國時期的信陵君無忌,他曾因救趙而竊符救趙,後被趙國封爲上卿。
  • 落花寒食:指春天落花時節,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
  • 惆悵:傷感,失意。
  • 夷門:古代洛陽城東門,這裡代指洛陽。

繙譯

千山之間猿猴的叫聲讓人感到悲傷,離別之情油然而生,一水之隔,輕帆即將離開古老的土墩。 在海邊度過了幾年的時光,淚水伴隨著我渡過,千古的愁懷,又有誰能理解呢? 晉文公在外流亡多年後終能廻國,無忌跟隨君主,舊時的恩情難忘。 此去正值落花時節,寒食節即將到來,不必在洛陽的東門感到惆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的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猿猴的叫聲和輕帆的遠行,表達了深切的離別之情。詩中運用了歷史典故,如晉文公和無忌的故事,來比喻自己的境遇和情感。最後,詩人以落花寒食的時節,勸慰自己不必過於傷感,躰現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過去的釋懷。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王琅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約爲明崇禎間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後禮函是於雷峯,法名今葉,號開五居士。著有《蛙雨樓稿》、《野樗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