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感興

輕霏動載夏,庭樹蔭華茲。 佳節變鳴禽,丹厓墮遊絲。 初志迥自服,崇深以爲期。 途迷詎徬徨,業廢猶趄趑。 流光邁淹忽,歲月不我依。 履咎方自戚,撫心良獨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輕霏(qīng fēi):輕薄的霧氣。
  • 載夏:指夏日的氣息。
  • 華茲:花兒。
  • 鳴禽:鳴叫的鳥。
  • 丹厓(dān yá):紅色的山崖。
  • 遊絲:飄動的細絲,常指蜘蛛等昆蟲所吐的絲。
  • 迥自服:遠大而自我約束。
  • 崇深:崇高深遠。
  • 途迷:迷失道路。
  • 詎徬徨(jù páng huáng):豈能徘徊。
  • 業廢:事業荒廢。
  • 趄趑(jū zī):猶豫不前。
  • 流光:流逝的光陰。
  • 淹忽:迅速流逝。
  • 履咎(lǚ jiù):遭遇不幸。
  • 撫心:撫摸胸口,表示自責或感慨。

翻譯

輕薄的霧氣帶來了夏日的氣息,庭院中的樹木遮蔽着盛開的花朵。 佳節時鳥兒的鳴叫聲變得不同,紅色的山崖上飄動着遊絲。 起初的志向遠大而自我約束,期望達到崇高深遠的目標。 迷失了道路怎能徘徊,事業荒廢了仍然猶豫不前。 流逝的光陰迅速而無情,歲月不再依附於我。 遭遇不幸只能自責,撫摸胸口獨自感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庭院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反映出詩人內心的迷茫與自責。詩中「輕霏動載夏」與「佳節變鳴禽」等句,巧妙地以自然景象的變化來隱喻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後半部分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志向的追憶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未來的深切期待。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