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四首

石渠紆遠澗,水溢舟楫通。 乘之慾何爲,駕言思我朋。 入市豈不遄,所憂在積陰。 風伯自詒阻,豐隆亦驕橫。 旱潦多荐臻,咎徵復何從。 安得寫我憂,杖策舒眺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渠:石砌的水渠。
  • (yū):曲折。
  • (jiàn):山間的小河溝。
  • :水滿而流出。
  • 舟楫:船隻。
  • 駕言:駕車出行。
  • :朋友。
  • (chuán):迅速。
  • :憂慮。
  • 風伯:風神。
  • (yí):遺留。
  • 豐隆:雷神。
  • 驕橫:傲慢無禮。
  • 旱潦:乾旱和水災。
  • 荐臻:接連不斷地到來。
  • 咎徵:不祥的徵兆。
  • 杖策:拄着柺杖。
  • 舒眺:遠望。

翻譯

石砌的水渠曲折地穿過遠處的山澗,水流溢出,舟船得以通行。我乘船想要去哪裏呢?只是想駕車出行去探望我的朋友。雖然進入市場可以迅速,但我所憂慮的是連綿不斷的陰雨。風神留下了阻礙,雷神也傲慢無禮。乾旱和水災接連不斷地到來,不祥的徵兆又該如何應對呢?我多麼希望能消除我的憂慮,拄着柺杖去登山遠望,舒緩心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季的景象,以及詩人因天氣不佳而產生的憂慮和渴望。詩中,「石渠紆遠澗,水溢舟楫通」生動地勾勒出了雨季水勢的浩大,而「乘之慾何爲,駕言思我朋」則表達了詩人因天氣原因無法出行探友的無奈。後文通過對風神和雷神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對自然災害的憂慮。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希望通過登山遠望來舒緩內心的憂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