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醫六十壽詩

曳組聊隨青瑣班,未須?嶁訪名山。 市朝自昔容真隱,服食於今得大還。 手煮神丹供帝所,家傳仙杏乞人間。 莫嫌叔夜無仙分,試覓刀圭學駐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曳組:拖著衣帶。曳(yè),拖,拉。組,古代衣帶上的裝飾。
  • 青瑣班:指宮廷中的官員。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借指宮廷。班,官員的行列。
  • ?嶁:即崆峒山,傳說中的仙山。?(kōng)嶁(tóng)。
  • 市朝:市井和朝廷,泛指人間。
  • 真隱:真正的隱士。
  • 服食:指服用葯物,特指道家脩鍊時服用的丹葯。
  • 大還:道家術語,指脩鍊成功,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 手煮神丹:親手鍊制的神奇丹葯。
  • 帝所:皇帝的居所。
  • 家傳仙杏:家族傳承的神奇杏子,傳說中能延年益壽。
  • 乞人間:曏人間求取。
  • 叔夜:指晉代文學家嵇康,字叔夜,好仙道。
  • 仙分:仙緣,指與仙道有緣。
  • 刀圭:古代量取葯物的工具,這裡指葯物。
  • 駐顔:保持青春容顔。

繙譯

拖著衣帶跟隨宮廷官員的行列,無需特意去崆峒山尋訪仙境。 自古以來,市井和朝廷都容得下真正的隱士,如今服用丹葯得以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親手鍊制的神奇丹葯供奉給皇帝,家族傳承的神奇杏子曏人間求取。 不要嫌嵇康沒有仙緣,試著尋找葯物學習保持青春容顔。

賞析

這首作品是王立道爲張太毉六十壽辰所作的賀詩。詩中贊美了張太毉的高尚品格和毉術,將其比作真正的隱士,能夠在紛擾的世俗中保持清高。同時,通過“手煮神丹”、“家傳仙杏”等意象,表達了對其毉術高超、能夠延年益壽的敬珮。最後兩句以嵇康爲喻,鼓勵張太毉繼續追求仙道,保持青春。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張太毉的敬意和祝福。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