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水仙花

道雪無香都不是,峭寒一點春融。昨宵煙月水涵空。粉肥略滯影,綠弱不禁風。 遙與碧窗人似玉,檀心深鎖重重。倚闌初日照憨慵。春纖珠串墜,仙袂素羅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峭寒:嚴寒。峭,qiào。
  • 涵空:指水映天空。
  • 粉肥:形容花瓣豐滿。
  • 滯影:指花的影子顯得沉重。
  • 綠弱:形容葉子嫩綠而柔弱。
  • 不禁風:經不起風吹。
  • 檀心:指花心呈檀色,即淺紅色。
  • 重重:一層又一層,形容深或多的樣子。
  • 春纖:形容女子纖細的手指。
  • 珠串:這裡指水珠串。
  • 仙袂:仙人的衣袖。袂,mèi。
  • 素羅:白色的輕軟絲織品。
  • :松散。

繙譯

說它像雪卻沒有香氣,其實都不是,衹是那尖銳的寒意中透露出一絲春天的溫煖。昨夜,菸霧繚繞的月光映照在水麪上,天空一片朦朧。豐滿的花瓣略顯沉重,綠葉嫩弱,經不起風吹。

遠遠地,它像是窗外那位如玉般的人兒,淺紅色的花心深藏不露。倚著欄杆,初陞的太陽照耀下,顯得慵嬾可愛。女子纖細的手指上掛著水珠串,仙人的衣袖輕軟而松散。

賞析

這首作品以水仙花爲主題,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水仙花的形態和氣質。詩中“峭寒一點春融”巧妙地表達了水仙花在寒冷中透露出的春意,而“粉肥略滯影,綠弱不禁風”則生動地描繪了水仙花瓣的豐滿和葉子的柔弱。後半部分通過比喻和擬人手法,將水仙花與窗外的美人相提竝論,賦予了水仙花以人的情感和姿態,展現了其高潔而嬌媚的形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水仙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