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 翠濤作煨榾柮詩索和以詞代之六首

殘火星星容易灺。鹿頭虎爪相撐架。漸次囫圇低復亞。難消夜。憑誰細數興亡話。 正閏參差王與霸。妖狐也把骷髏掛。肉餡饅頭人甕鮓。都休也。獵人不怕猩猩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煨榾柮(wēi gǔ duò):用小火慢慢烤制木塊。
  • (xiè):熄滅。
  • 鹿頭虎爪:形容木塊的形狀。
  • 囫圇(hú lún):完整,整個。
  • :低垂。
  • 正閏:正統與非正統。
  • 蓡差:不齊,不一。
  • 王與霸:指君主與霸主,即統治者。
  • 妖狐:傳說中的狐狸精。
  • 骷髏:死人的頭骨。
  • 肉餡饅頭:比喻人被利用或犧牲。
  • 人甕鮓(wèng zhǎ):人被醃制成魚。
  • 猩猩:比喻野獸或野蠻人。

繙譯

殘火星星點點,容易熄滅。木塊形狀奇特,如鹿頭虎爪般相互支撐。漸漸地,它們完整地低垂下來。這漫長的夜晚難以消磨。誰能細細訴說那些興亡的故事呢?

正統與非正統之間的界限模糊,王權與霸權交錯。連妖狐也將骷髏掛在身上。人們像肉餡饅頭一樣被利用,最終被醃制成魚。一切都結束了。獵人們竝不害怕那些野獸的咒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殘火、木塊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荒涼、衰敗的氛圍。詩中“正閏蓡差王與霸”一句,反映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表達了對權力更疊的無奈與諷刺。而“妖狐也把骷髏掛”等句,則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性的貪婪與殘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洞察世事的智慧。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