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一首

綰綰西塘柳,垂絲蕩春色。 天情亦容曳,元化無悁亟。 駘宕不損貞,蕭森非尚力。 昭質豈枯槁,樂天消偪側。 遲遲舂日心,悠然庶相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綰綰(wǎn wǎn):形容柳枝柔軟下垂的樣子。
  • 天情:自然界的情感或特性。
  • 容曳:自由自在地搖曳。
  • 元化:自然的變化。
  • 悁亟(yuān jí):急躁。
  • 駘宕(dài dàng):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蕭森:形容樹木茂密。
  • 昭質:明亮的本質。
  • 枯槁:乾枯,無生氣。
  • 樂天:樂觀,順應自然。
  • 偪側(bī cè):狹窄,侷促。
  • 遲遲:緩慢。
  • 舂日:春日。

翻譯

西塘的柳樹柔軟地垂下,柳枝輕輕搖曳,盪漾着春天的色彩。自然界的情感也自由自在地搖曳,自然的變化並不急躁。自由自在而不損其貞潔,茂密的樹影並非崇尚力量。明亮的本質豈能幹枯無生氣,樂觀順應自然,消除了狹窄侷促之感。緩慢的春日心情,悠然自得,希望與你相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西塘柳樹的景象,通過柳樹的柔軟和自由搖曳,表達了自然界的和諧與寧靜。詩中「天情亦容曳,元化無悁亟」展現了自然界的從容不迫,而「駘宕不損貞,蕭森非尚力」則強調了自然之美在於其本質而非外在的力量。最後,詩人以春日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