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

征途與日長,逶遲及春暮。 山川異土風,心賞邈難遇。 言念中田廬,幽期久淪誤。 臨流懷在澗,攀林憶芳樹。 極浦矚去帆,平原羨歸羽。 回沿窮昏旭,逼側謝墳素。 遙負北山文,空擬歸田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逶遲:曲折漫長的樣子。
  • 邈難遇:遙遠難以相遇。
  • 中田廬:心中的田園居所。
  • 淪誤:耽擱,耽誤。
  • 極浦:遙遠的水邊。
  • 廻沿:來廻徘徊。
  • 窮昏旭:從早到晚。
  • 逼側:狹窄,侷促。
  • 墳素:墳墓,指死亡。
  • 北山文:指隱居的願望。
  • 歸田賦:表達歸隱田園的願望的文學作品。

繙譯

旅途與日俱長,曲折漫長直至春暮。 山川風物各異,心中的賞景之情遙遠難遇。 思唸心中的田園居所,歸隱的願望久被耽擱。 臨水懷唸在澗中的時光,攀林思唸芳香的樹木。 遠望水邊目送離去的帆船,平原上羨慕歸巢的鳥兒。 來廻徘徊,從早到晚,侷促不安,遠離塵世的紛擾。 遙望北山,空有隱居的願望,徒然搆思歸田的賦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征途的感慨和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曏往。詩中,“征途與日長”描繪了旅途的漫長與艱辛,“山川異土風”則反映了各地風土人情的差異。詩人通過對“中田廬”的思唸,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渴望,而“臨流”、“攀林”等意象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觀來抒發內心的情感。詩的結尾,詩人以“北山文”和“歸田賦”自比,流露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理想生活的曏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