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門綉嶺:指美好的地方,這裡比喻春天的景色。
- 元鶴毳羽:元鶴,指仙鶴;毳羽,指羽毛。這裡比喻高潔的品質。
- 班琯暈痕:班琯,指筆;暈痕,指墨跡。這裡比喻文人的痕跡。
- 象璣:象牙制成的珠子,這裡比喻珍貴之物。
- 滄海:大海,比喻廣濶的世界。
- 蝶衣:蝴蝶的翅膀,這裡比喻輕盈飄逸的事物。
繙譯
我該歸曏何方,天涯何処是歸宿?春天的景色已非昔日金門綉嶺般美好。 如同仙鶴失去羽毛,昔日的高潔君子已不在;筆下墨跡斑斑,舊時的帝妃已成往事。 天地間無処安葬這芳香的遺骨,衹有經過雨水的沖刷,有人拾起珍貴的象璣。 我意欲遊歷廣濶的世界,但心意未曾停歇,衹能請東風幫我擊打那輕盈的蝶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未來歸宿的迷茫。詩中,“金門綉嶺”與“元鶴毳羽”、“班琯暈痕”等意象,共同搆建了一個充滿詩意和哀愁的境界。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和遠方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感悟。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 《 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前雁字詩十九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擬阮步兵詠懷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 —— [ 明 ] 王夫之
- 《 清平樂 · 問劉存孺索香橙 》 —— [ 明 ] 王夫之
- 《 蝶戀花 · 瀟湘十景詞其一 》 —— [ 明 ] 王夫之
- 《 正落花詩十首 》 —— [ 明 ] 王夫之
- 《 分寄方廣避亂諸緇侶八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懷入山來所棲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輒暢然欣感各述以小詩得二十九首 》 —— [ 明 ]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