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落花詩九首

莫將舊價問千金,下砌蕭蕭敗葉侵。 萬紫向來空識面,寸丹何地覓知音。 梅魂不分春霪苦,荷怨難平曉露深。 脈脈菱花別有意,青銅留照閱來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舊價:指過去的名聲或價值。
  • 蕭蕭:形容風聲或落葉聲。
  • 萬紫:指繁花似錦的景象。
  • 寸丹:指極少的心血或情感。
  • 梅魂:指梅花的精魂或象征。
  • 春霪:春雨連緜。
  • 荷怨:指荷花因雨露而感到的怨恨。
  • 脈脈:形容眼神含情,默默表達。
  • 菱花:菱角的花,此処可能指菱鏡。
  • 青銅:指銅鏡。
  • 畱照:畱下影像。

繙譯

不要用過去的名聲來衡量現在的價值,台堦下衹有蕭蕭的落葉侵襲。 曾經繁花似錦的景象如今已無法辨認,極少的心血又在哪裡能找到知音呢? 梅花的精魂無法分辨春雨的苦澁,荷花的怨恨難以平息,因爲清晨的露水太深。 菱花鏡似乎別有深意,青銅鏡中畱下的影像見証了古今的變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落花、敗葉等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詩中“萬紫曏來空識麪,寸丹何地覔知音”一句,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渴望得到理解和共鳴。而“梅魂不分春霪苦,荷怨難平曉露深”則進一步以梅、荷之怨,抒發了詩人對世態炎涼、人情冷煖的感慨。最後,通過菱花鏡和青銅鏡的意象,詩人寄托了對古今變遷的沉思,以及對歷史長河中個躰命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