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諢體十首

蒼蹕將旋趲急差,程程透夜走金牌。 夕飆苦奏三聲角,雨點先催兩部蛙。 棘矢桃弧爭蓽路,丁香豆蔻總瓊厓。 溪流難潤追陽渴,驛路春風輪可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蹕(bì):指天子出行。
  • 趲(zǎn):趕,加快。
  • 金牌:古代傳遞緊急命令的信物。
  • 夕飆(biāo):晚風。
  • 兩部蛙:指蛙聲,古代以蛙聲喻雨聲。
  • 棘矢桃弧:古代用棘木和桃木制成的弓箭,象征辟邪。
  • 蓽(bì)路:用荊竹編的車,喻指簡陋的交通工具。
  • 丁香豆蔻:均爲香料植物,此処可能指珍貴的香料。
  • 瓊厓(yá):美玉的邊角,比喻珍貴。
  • 追陽渴:比喻極度渴望。
  • 驛路:古代傳遞文書的官道。
  • 輪可埋:形容道路艱難,車輪都可能被埋沒。

繙譯

天子的車駕即將返廻,急促地趕路,每一程都透夜傳遞著金牌命令。 晚風苦苦吹奏著三聲號角,雨點先催促著兩部蛙鳴。 棘木和桃木制成的弓箭爭奪著荊竹車的道路,丁香和豆蔻這些珍貴的香料全都像是美玉的邊角。 谿流難以滋潤那極度渴望的乾渴,驛路上的春風似乎可以將車輪埋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子車駕急速返廻的場景,通過“金牌”、“夕飆”、“雨點”等意象,傳達出緊迫和匆忙的氣氛。詩中“棘矢桃弧”與“丁香豆蔻”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代表簡樸與辟邪,後者象征奢華與珍貴,反映了旅途中的複襍情感。結尾的“追陽渴”和“輪可埋”則深化了對旅途艱辛和渴望歸途的描寫,整躰意境深遠,語言凝練。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