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天尊菩薩共胎泥,蔡瑁劉琦枉掇梯。 楚峽黃牛迷象馬,華清蒼鼠訴狐狸。 狂風那判樵風徑,黑月誰分半月溪。 一枕草茵吾自適,千楓萬柏染霜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遣興:抒發情感,消遣心緒。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順序作詩。
  • 和之:依照原詩的內容或風格作答。
  • 蔡瑁:三國時期曹魏的將領。
  • 劉琦: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
  • 掇梯:拾取梯子,比喻做無用功。
  • 楚峽:指長江三峽之一的巫峽。
  • 黃牛:指巫峽中的黃牛巖。
  • 象馬:比喻山形像象和馬。
  • 華清:指華清池,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發生地。
  • 蒼鼠:灰色的老鼠。
  • 狐狸:比喻狡猾的人。
  • 樵風徑:砍柴人走的小路。
  • 黑月:指月光不明亮的夜晚。
  • 半月溪:形狀像半月的小溪。
  • 草茵:草地。
  • 吾自適:我自得其樂。
  • 染霜齊:指楓樹和柏樹的葉子都被霜染成了相同的顏色。

翻譯

天尊菩薩與胎泥共存,蔡瑁和劉琦徒勞地拾梯。 楚峽中的黃牛巖使得象馬形狀的山巒變得模糊不清,華清池旁的蒼鼠向狐狸訴說。 狂風中哪能分辨出樵夫走的小路,黑夜的月光下誰又能分清半月形的小溪。 我自得其樂地躺在草地上,千楓萬柏的葉子都被霜染成了相同的顏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感。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意象,如「天尊菩薩共胎泥」、「楚峽黃牛迷象馬」等,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同時,詩中的「吾自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人生態度。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