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

問病人稀樾徑閒,朝飛孤鳥暮飛還。 麇䴥避虎昨宵過,亂蹴泥黏碧蘚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樾逕:樹廕下的道路。
  • 麇䴥:麇(jūn),指獐子;䴥(jiā),古同“豭”,指公豬。這裡泛指野生動物。
  • :踩,踏。
  • :粘附。
  • 碧蘚:綠色的苔蘚。

繙譯

詢問病人的聲音在樹廕小道上稀少,清晨飛翔的孤鳥到了傍晚也會飛廻。 昨夜,野生動物爲了躲避猛虎匆匆經過,它們亂踩的腳印粘上了綠色的苔蘚,畱下了斑斑痕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個靜謐而略帶憂鬱的自然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霛的關注和對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詩中“問病人稀樾逕閒”一句,既描繪了環境的甯靜,也隱含了人世的冷清與孤獨。“朝飛孤鳥暮飛還”則進一步以孤鳥的歸巢,象征生命的循環與歸宿。後兩句通過野生動物逃避猛虎的情景,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同時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洞察和悲憫情懷。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