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有感

· 王彝
路斷江淮已足憂,繁華猶自說蘇州。 萬人金甲城頭騎,十丈朱旗郡裏樓。 麋鹿昔遊何處草,雁鴻不似去年秋。 忍將一掬東歸淚,付與婁江入海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歸:指從外地返回東方。
  • 路斷江淮:指江淮地區的道路被阻斷。
  • 繁華:指繁榮熱鬧的景象。
  • 萬人金甲:形容軍隊衆多,裝備精良。
  • 朱旗:紅色的旗幟,常用於表示軍隊的標誌。
  • 麋鹿:一種鹿科動物,這裏可能指代往昔的安寧與自然。
  • 雁鴻:指大雁,常用來象徵季節的變遷或遠方的消息。
  • 婁江:江名,可能指的是流經蘇州的婁江。

翻譯

東歸之際,感慨萬千。江淮之路已斷,令人憂慮,而蘇州的繁華依舊被人津津樂道。城頭上,裝備精良的士兵如雲,郡樓上,飄揚着鮮豔的紅旗。昔日麋鹿遊蕩的草地,如今不知何處;雁羣飛過,卻不再似去年秋天的景象。我忍住淚水,將這東歸的悲傷,交付給婁江,讓它隨波入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東歸途中的感慨與憂思。詩中,「路斷江淮」與「繁華猶自說蘇州」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戰亂帶來的困境,又不忘蘇州的昔日繁華。後兩句通過「麋鹿」與「雁鴻」的意象,抒發了對往昔安寧與自然美景的懷念,以及對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結尾的「東歸淚」與「婁江入海流」則深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傷與無奈,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彝

元明間蘇州府嘉定人,先世東蜀人,字常宗,號嬀蜼子。少孤貧,讀書天台山中,師事王貞文,得蘭溪金履祥之傳。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薦入翰林。乞歸後,常爲知府魏觀作文,觀得罪,連坐死。曾著論力詆楊廉夫,以爲文妖。有《三近齋稿》、《王常宗集》。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