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潛山哭諫議丁年兄

· 王猷
清時忽報哲人摧,駐馬潛山淚滿腮。 白簡未傳平虜草,玉樓先召謫仙才。 誰家吹月三更笛,對此臨風一酒盃。 悵望遼東華表上,何時能得令威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潛山:地名,今安徽省潛山市。
  • 諫議:古代官職,負責曏皇帝提出建議和批評。
  • 丁年兄:指丁某,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已故。
  • 清時:指政治清明時期。
  • 哲人:指有智慧的人,這裡指丁年兄。
  • 白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白色竹簡,這裡指丁年兄未完成的奏章或文章。
  • 平虜草:指未完成的關於平定邊疆敵人的草稿。
  • 玉樓:神話中天帝或仙人居住的地方,這裡指丁年兄已逝去的世界。
  • 謫仙才:被貶謫的仙人,這裡指丁年兄的才華。
  • 吹月三更笛:指深夜吹笛,月下吹奏的笛聲。
  • 臨風一酒盃:麪對風,擧盃飲酒。
  • 悵望:失意地望著。
  • 遼東華表:遼東地區的華表,古代用於紀唸或標識的石柱。
  • 令威:可能是指丁年兄的字或號,也可能是指一種希望或願望。

繙譯

在政治清明的時代,突然傳來智者逝去的消息,我駐馬在潛山,淚水滿麪。 他未完成的奏章還未傳世,玉樓卻已召去了他的才華。 深夜裡,誰在月下吹奏笛聲,我對此情此景,衹能擧盃對風。 失意地望著遼東的華表,何時才能讓令威廻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已故友人丁年兄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懷唸。詩中,“清時忽報哲人摧”一句,既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又突顯了失去他的悲痛。通過“白簡未傳平虜草,玉樓先召謫仙才”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友人未竟事業的遺憾和對天命的無奈。結尾的“悵望遼東華表上,何時能得令威廻”則寄托了作者對友人歸來的深切期盼,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明代詩歌的韻味和作者的文學才華。

王猷

王猷,字胤方,號壯其。東莞人。王希文族孫。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授行人,升戶部主事,視稅崇文門。時魏忠賢專權,猷力求外補,因出任泉州知府。值海盜鄭芝龍擁兵進逼府城,內外空虛,人無守志。猷督兵嚴守,屢挫其銳,芝龍知不可犯,退兵求撫。後芝龍舊部李魁奇等復叛,猷授芝龍方略,命討之。又捐俸築炮臺以扼其險。會官兵失利,叛軍舟師直抵內港,猷親身督戰,發巨炮擊沉其舟,敵潰逃。又先後擒獲海盜首領,浙閩粵海患乃平。升興泉道副使,卒於任。追贈太僕寺卿。有《壯其遺集》。明張二果、曾起莘修崇禎《東莞縣誌》卷五、清郭文炳修康熙二十八年刻本《東莞縣誌》卷一二、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王猷詩,向無刻本,僅族內流傳鈔本。今以張淦祥、楊寶霖主編《莞水叢書》第二種影印民國初其後人王潤家鈔本《壯其遺集》爲底本(已爲海內孤本)整理,並所輯佚詩,合爲一卷。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