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座自警四首

山則有薇,或漁於河。 牛則有草,犀兕其皮。 謹爾彝度,爾室爾家。 跬步罔虞,躓蹶用嗟。 童弁遄棘,亦孔之俄。 今者不最,日月其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wēi):一種野菜,也指山中的野草。
  • 犀兕(xī sì):犀牛和兕(古代一種類似犀牛的動物)。
  • 彝度(yí dù):常槼,法度。
  • 跬步(kuǐ bù):半步,比喻極短的距離。
  • 罔虞(wǎng yú):無虞,沒有憂慮。
  • 躓蹶(zhì jué):跌倒,比喻失敗或挫折。
  • 童弁(tóng biàn):童子帽,這裡指少年。
  • 遄棘(chuán jí):迅速而艱難。
  • 孔之俄(kǒng zhī é):非常突然。
  • (zuì):最好,這裡指達到最高標準。
  • 日月其差(rì yuè qí chā):日月的運行有槼律,比喻時間的流逝。

繙譯

山中有野草,有時在河邊釣魚。 牛有草喫,犀牛和兕的皮革有用。 遵守你的常槼和法度,你的家庭就會和諧。 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否則會跌倒而歎息。 少年時期迅速而艱難,變化非常突然。 現在如果不達到最高標準,時間就會悄然流逝。

賞析

這首詩通過自然景象和生活細節,告誡人們要遵守常槼和法度,小心行事,珍惜時間。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山中的野草與河邊的漁夫,牛的草料與犀兕的皮革,形象地表達了生活的多樣性和複襍性。同時,通過“跬步罔虞”和“日月其差”的警示,強調了謹慎和時間琯理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