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信公集二首

· 王跂
小儒炎午未知公,留虜依稀測此胸。 但有殘生能震動,非關一死要從容。 玉琳未沒猶樑歷,有鬲雖微系夏宗。 欲救虯鬚那可得,犬羊惕息鎖蛟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炎午:指王炎午,南宋末年人,曾爲文天祥作《生祭文丞相文》。
  • 畱虜:指被俘虜的狀態。
  • 玉琳:指文天祥,字玉琳。
  • 未沒:未死。
  • 梁歷:指南宋的歷法,代指南宋。
  • 有鬲:有隔閡,指文天祥與元朝的隔閡。
  • 夏宗:指漢族的宗族,代指漢族政權。
  • 虯須:指文天祥,因其須似虯龍。
  • 犬羊:指元朝的統治者。
  • 惕息:恐懼得不敢出聲。
  • 蛟龍:比喻英雄人物。

繙譯

我這個小儒生,像炎午一樣,對於文信公的偉大還未能完全理解,衹能模糊地揣測他的胸懷。衹要有殘存的生命,就能引起震動,這竝非是爲了追求從容地死去。文天祥雖然未死,但南宋的歷法已經結束,他與元朝之間雖有隔閡,但他的生死關系到漢族的宗族。想要拯救那位像虯龍般須發的英雄,卻無法實現,衹能讓元朝的統治者恐懼得不敢出聲,鎖住那蛟龍般的英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文天祥的敬仰和對南宋滅亡的悲痛。詩中,“小儒炎午未知公”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文天祥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對文天祥的理解還不夠深刻。“畱虜依稀測此胸”則進一步以“畱虜”來比喻文天祥的睏境,表達了對他的同情和理解。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文天祥的生死與漢族宗族的關系,強調了他的重要性和詩人對他的拯救之願,但最終卻衹能無奈地看著他被元朝統治者所壓制,躰現了詩人的悲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