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春曉

· 王恭
仙源隔幾塵,林館更宜春。 葉暗青連雨,雲孤白近人。 浣衣溪沫綠,濯足野苔新。 餘亦無機者,誅茅願卜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仙源: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隱居之地。
  • 隔幾塵:形容距離塵世很遠。
  • 林館:林中的館捨,指隱居的住所。
  • 葉暗青:樹葉顔色深綠。
  • 雲孤白:孤獨的白雲。
  • 浣衣谿:洗衣服的小谿。
  • 濯足:洗腳。
  • 野苔新:新鮮的野苔。
  • 無機者:沒有心機的人,指純樸的人。
  • 誅茅:割除茅草,指開辟居住地。
  • 蔔鄰:選擇鄰居。

繙譯

隱居之地隔絕了塵世的喧囂,林中的館捨在春天顯得更加宜人。 樹葉深綠,似乎連著緜緜細雨,孤獨的白雲近在咫尺。 在洗衣服的小谿邊,谿水碧綠如沫,洗腳的地方長滿了新鮮的野苔。 我也是一個沒有心機的人,願意割除茅草,選擇一個好鄰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居春曉的甯靜畫麪,通過“仙源隔幾塵”和“林館更宜春”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塵世的超脫。詩中“葉暗青連雨,雲孤白近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山林的靜謐與生機。最後兩句“餘亦無機者,誅茅願蔔鄰”則直接表達了作者的隱逸情懷和對簡樸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王恭的隱逸詩風。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