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海上陳文學

· 王恭
瀛海東風后,壺山夕鳥邊。 相逢花歷歷,恨別草芊芊。 細雨延春酌,疏燈耿夜眠。 明朝江浦上,何處復懷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瀛海(yíng hǎi):神話中的海名,也泛指大海。 壺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地的山。 花歷歷:花朵清晰可見。 草芊芊(qiān qiān):草木茂盛的樣子。 春酌:春天的酒宴。 耿夜眠:夜晚難以入睡。 江浦:江邊。 懷賢:懷唸賢人。

繙譯

在瀛海吹過東風之後,夕陽下的壺山邊,鳥兒歸巢。 我們相遇時,花朵清晰可見,而離別時,草木茂盛,令人遺憾。 細雨中,我們延長了春日的酒宴,稀疏的燈光下,夜晚難以入眠。 明天在江邊,我將在何処再次懷唸這位賢人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春日傍晚的離別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表達離別的情感。詩中“瀛海東風後,壺山夕鳥邊”描繪了離別時的自然背景,而“相逢花歷歷,恨別草芊芊”則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相聚時的美好與離別時的不捨。後兩句“細雨延春酌,疏燈耿夜眠”進一步以細雨和疏燈爲背景,加深了離別之夜的淒涼氛圍。結尾的“明朝江浦上,何処複懷賢”則抒發了對未來無法再見的憂慮和懷唸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無奈。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