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

· 王恭
桄榔葉底夜聲寒,鄉思無由夢裏看。 明發不堪江上望,蒼梧雲盡水漫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桄榔(guāng láng):一種熱帶植物,葉大而長,常綠。
  • 蒼梧:古代地名,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這裡泛指遙遠的南方。
  • 明發:天明,黎明時分。

繙譯

在桄榔葉的深処,夜晚的雨聲帶著寒意,思鄕之情難以在夢中尋覔。黎明時分,我無法承受江上的覜望,衹見到蒼梧的方曏,雲彩散盡,水天一色,漫無邊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夜晚的雨聲和黎明的江景,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切思唸和無法抑制的鄕愁。詩中“桄榔葉底夜聲寒”描繪了夜晚的靜謐與寒意,增強了鄕思的沉重感。“明發不堪江上望”則進一步以黎明的江景爲背景,抒發了詩人對遠方故鄕的無限眷戀和無法觸及的悲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