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宮

隋家往事重徘徊,鶴影多從此地來。 文帝未崩煬帝立,楊花初盛李花開。 黃昏舊觀歸新月,白日荒塘應薄雷。 玉璽似疑難再得,不妨歌舞后人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隋家:指隋朝。
  • 鶴影:比喻隋朝的遺跡或影響。
  • 文帝:指隋文帝楊堅。
  • 煬帝:指隋煬帝楊廣。
  • 楊花:比喻隋朝的繁榮。
  • 李花:比喻唐朝的興起。
  • 黃昏舊觀:指隋朝的舊日景象。
  • 新月:比喻新的朝代(唐朝)的開始。
  • 白日荒塘:形容隋朝滅亡後的荒涼景象。
  • 薄雷:輕微的雷聲,比喻隋朝滅亡的餘波。
  • 玉璽:帝王的印章,象征皇權。
  • 似疑:似乎難以。
  • 歌舞後人哀:指後人對於隋朝滅亡的哀悼。

繙譯

隋朝的往事再次在心頭徘徊,那些象征著隋朝的鶴影似乎縂是從這裡飛來。隋文帝還未去世,隋煬帝就已經登基,就像楊花剛開始盛開,李花就已經綻放。黃昏時分,舊日的景象中迎來了新月,白日裡荒涼的池塘中響起了輕微的雷聲。那象征皇權的玉璽似乎難以再次得到,但不妨礙後人在歌舞中哀悼隋朝的滅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隋朝的興衰,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鶴影”、“楊花”、“李花”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隋朝的繁榮與衰落,以及唐朝的興起。後兩句則通過“黃昏舊觀歸新月”和“白日荒塘應薄雷”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隋朝滅亡後的淒涼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最後兩句則帶有諷刺意味,指出盡琯皇權難再,但後人仍可在歌舞中哀悼,反映了歷史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常。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