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 王恭
十年聞笛恨,此夕更沾襟。 別淚三聲下,孤愁一夜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ī):古同“猗”,古代的一種樂器,形似笛。
  • 沾襟:淚水溼透了衣襟。
  • 三聲:指笛聲。

繙譯

十年間聽到笛聲縂是心生遺憾,今夜更是淚溼衣襟。 笛聲三響之下,別離的淚水湧出,孤寂的憂愁在夜色中瘉發深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笛聲的深切感受和內心的孤寂憂愁。詩中“十年聞笛恨”一句,既展現了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作者對笛聲的特殊情感。後兩句通過“別淚三聲下,孤愁一夜深”的對比,將笛聲與離愁緊密相連,形象地描繪了夜晚笛聲引發的深沉哀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