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陳必宗題高漫士山水

· 王恭
水墨不求似,意在丹青表。前朝獨數僧匡然,後有方壺可同調。 龍門此日發天機,揮霍霜毫亦神妙。遙林積水湛清暉,金削芙蓉連翠微,中有白雲朝暮飛。 雲飛盡逐青山去,山靈笑謝紅錦衣。主人原是幽棲者,喬木蒼蒼此山下。 我亦滄波淡蕩人,醉裏閒尋有聲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水墨:中國畫的一種,以水墨爲主要材料。
  • 丹青:繪畫的顏料,也指繪畫藝術。
  • 僧匡然:人名,可能是指一位擅長繪畫的僧人。
  • 方壺:人名,可能是另一位擅長繪畫的藝術家。
  • 同調:指藝術風格或水平相當。
  • 龍門:地名,也可能是指繪畫中的一個主題或場景。
  • 天機:指天賦的才能或靈感。
  • 揮霍:這裏指自由地揮灑。
  • 霜毫:指毛筆,因其筆尖如霜而得名。
  • 神妙:神奇而美妙。
  • :清澈。
  • 金削芙蓉:形容山峯如削成的金色芙蓉。
  • 翠微:青翠的山色。
  • 山靈:山中的神靈或自然的精神。
  • 幽棲者:隱居的人。
  • 滄波淡蕩人:指生活在水邊,性格淡泊的人。
  • 有聲畫:指能引起聽覺聯想的畫作。

翻譯

水墨畫不求形似,意在通過繪畫表達。前朝我獨數僧匡然的畫,後有方壺的畫可與之媲美。 龍門今日激發了天機,揮灑霜毫也顯得神奇美妙。遠處的林木倒映在清澈的水中,金色的山峯如削成的芙蓉連接着青翠的山色,其中有白雲朝暮飛舞。 雲飛盡逐青山去,山靈笑着告別紅錦衣。主人原是隱居者,喬木蒼蒼生長在此山下。 我也是生活在水邊,性格淡泊的人,醉裏閒尋那能引起聽覺聯想的畫作。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高漫士的山水畫,通過對比前朝的僧匡然和方壺,突出了高漫士畫作的獨特與神妙。詩中描繪的山水景象生動,如「遙林積水湛清暉,金削芙蓉連翠微」,展現了畫中的自然美景。同時,詩人的自我定位「滄波淡蕩人」,與畫中的山水意境相呼應,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藝術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是對畫作的讚美,也是對理想生活的抒寫。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