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圖

· 王恭
城隅山水共清暉,城下居人半掩扉。 遠樹微鍾隨去棹,夕嵐殘雨到行衣。 潮來絕島天邊小,日落孤雲鳥外歸。 爲問滄浪垂釣者,白頭何事未忘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城隅:城牆的角落。
  • 清暉:清亮的光輝,這裏指山水間的明亮景色。
  • :門。
  • 微鍾:微弱的鐘聲。
  • 去棹:離去的船。
  • 夕嵐:傍晚的山間霧氣。
  • 殘雨:雨後的餘滴。
  • 行衣:旅途中的衣服。
  • 絕島:孤立的小島。
  • 孤雲:獨自飄浮的雲。
  • 滄浪:水名,這裏指江湖。
  • 垂釣者:釣魚的人。
  • 未忘機:未忘記世俗的紛擾。

翻譯

城牆角落的山水在清亮的光輝中顯得格外美麗,城下的居民半掩着門扉。遠處樹木間傳來微弱的鐘聲,伴隨着離去的船隻,傍晚的山間霧氣和雨後的餘滴沾溼了旅途中的衣服。潮水涌來,孤立的小島在天邊顯得渺小,日落時分,孤雲和鳥兒一同歸巢。我詢問在江湖邊垂釣的老人,爲何白髮蒼蒼仍未忘記世俗的紛擾。

賞析

這首作品以城隅山水爲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深遠的畫面。詩中通過「城隅山水」、「微鍾」、「夕嵐殘雨」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絕島」、「孤雲」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獨與超然的感覺。結尾的「滄浪垂釣者」則引發了對人生境遇和心境的深思,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俗紛擾的淡漠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