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圖

· 王恭
禪客觀心如牧牛,人牛兩忘心即休。 恰如牛上小童子,百慮不關神自由。 黃桑貫鼻素絲索,水淺莎長草衣薄。 馴擾由來任本貞,倒行逆拽空牢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禪客:指修禪的僧人。
  • 觀心:佛教術語,指觀察自己的內心。
  • 牧牛:比喻修行,如牧人馴服牛一樣,修行者馴服自己的心。
  • 人牛兩忘:指人和牛都忘記了彼此,比喻修行到一定境界,心無雜念。
  • 心即休:心達到了寧靜的狀態。
  • 百慮不關:指心中沒有各種煩惱和思慮。
  • 神自由:精神自由,無拘無束。
  • 黃桑:黃色的桑樹。
  • 貫鼻:穿過牛鼻子的繩子。
  • 素絲索:白色的繩索。
  • 水淺莎長:水淺的地方莎草長得很高。
  • 草衣薄:草做的衣服很薄。
  • 馴擾:馴服,安撫。
  • 任本貞:任由其本性純真。
  • 倒行逆拽:反方向拉扯,比喻違背自然本性。
  • 空牢落:空虛而失落。

翻譯

修禪的僧人像牧牛一樣觀察自己的內心,當人和牛都忘記了彼此,心就達到了寧靜的狀態。就像牛背上的小童子,心中沒有各種煩惱和思慮,精神自由自在。牛鼻子上穿着黃色的桑樹枝和白色的繩索,水淺的地方莎草長得很高,草做的衣服很薄。牛被馴服,任由其本性純真,如果違背自然本性反方向拉扯,只會感到空虛而失落。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牧牛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禪修的過程和境界。詩中「人牛兩忘心即休」表達了禪修者達到心無雜念的寧靜狀態,而「百慮不關神自由」則進一步強調了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脫。後兩句通過對牛的描寫,暗示了順應自然本性的重要性,違背自然只會帶來空虛和失落。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禪宗追求內心平靜和精神自由的理念。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