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樂邑長史高涼黃公性成六平清致

· 王恭
軒丘之人何坦蕩,奮身擬在蕭曹上。 三語曾聞作掾名,一言尚遇知音賞。 誰雲枳棘不棲鸞,暫屈長才向小官。 月俸持還酒家去,春衣猶似帝京寒。 六平峯下開仙館,案牘閒時任蕭散。 南澗飛泉臥內清,西林爽氣朝來滿。 自從下馬少鞭笞,鄰邑爭傳贊畫奇。 遂使郎官唯坐笑,每逢才子即聯詩。 有時獨上橫琴石,萬水千峯起遙憶。 金馬長懸魏闕情,銅魚不記鄉山色。 南營考績待朝天,莫笑行囊但一錢。 應知太史求循吏,籍籍聲名繼潁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軒丘:古代地名,這裏指代黃公的家鄉。
  • 蕭曹:指漢初的兩位名相蕭何和曹參,這裏用來比喻高官顯貴。
  • 三語:指黃公的三個有名的話語,這裏指他的名聲。
  • 枳棘:指荊棘,比喻艱難的環境。
  • 棲鸞:指鳳凰棲息,比喻賢才得到重用。
  • 月俸:指官員的月薪。
  • 帝京:指京城,這裏指黃公的家鄉。
  • 六平峯:山名,黃公工作的地方。
  • 案牘:指公文。
  • 鞭笞:指鞭打,這裏比喻嚴厲的治理。
  • 郎官:指官員。
  • 魏闕:指皇宮,這裏指朝廷。
  • 銅魚:古代用來記事的銅製魚形物,這裏指記憶。
  • 南營:指黃公的官職所在地。
  • 考績:指考覈官員的政績。
  • 循吏:指遵循法度的官員。
  • 潁川:古代地名,這裏指黃公的家鄉。

翻譯

黃公,一個來自軒丘的坦蕩之人,立志要超越古代的名相蕭何和曹參。他的名聲曾因三句話而聞名,一句話也足以得到知音的賞識。誰說在荊棘中不能棲息鳳凰,黃公暫時屈就於小官之職。他拿着月薪去酒家,春天的衣服還帶着京城的寒意。在六平峯下開設仙館,處理公文之餘享受着悠閒。南澗的飛泉流過臥房,西林的清新氣息早晨充滿。自從不再嚴厲治理,鄰近的縣邑都傳頌他的奇策。使得官員們只能坐着笑談,每次遇到才子就一起作詩。有時獨自坐在橫琴石上,遙望萬水千峯,心中充滿回憶。金馬常懷朝廷之情,銅魚卻不記家鄉的景色。南營考覈政績,等待朝見天子,不要笑他的行囊只有一文錢。應知太史正在尋找遵循法度的官員,他的名聲將繼潁川之後。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黃公的高尚品質和卓越才能,通過對比他在小官職位上的低調與他在治理上的成就,展現了他的不凡。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蕭曹」、「枳棘棲鸞」等,增強了語言的豐富性和深度。同時,通過對黃公日常生活的描繪,如「月俸持還酒家去」、「案牘閒時任蕭散」,生動地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最後,詩人預言黃公的政績將得到朝廷的認可,他的名聲將傳揚四方,表達了對黃公未來的美好期許。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