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揚州

· 王恭
廣陵西上路悠悠,此日憐君賦遠遊。 吳嶽曉鍾迷遠騎,楚天涼雨到孤舟。 瓊花觀裏春何在,煬帝宮前葉漸秋。 二十四橋歌酒夜,玉簫吹斷使人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廣陵:今江蘇揚州的古稱。
  • 西上:向西行進。
  • 悠悠:形容路途遙遠。
  • 吳嶽:指吳地的山嶽。
  • 曉鍾:清晨的鐘聲。
  • 迷遠騎:使遠行的馬匹迷失方向。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涼雨:秋雨。
  • 孤舟:孤單的小船。
  • 瓊花觀:揚州的一處名勝。
  • 煬帝宮:指隋煬帝在揚州的行宮。
  • 二十四橋:揚州的著名景點,傳說有二十四座橋。
  • 歌酒夜:夜晚飲酒作樂。
  • 玉簫:玉製的簫,此處指簫聲。
  • 吹斷:吹奏到極點,此處指簫聲停止。

翻譯

你在廣陵向西行進,路途遙遠,今天我憐惜你踏上了遠遊的征程。 吳地的山嶽在清晨的鐘聲中顯得遙遠,楚地的秋雨漸漸降臨到孤單的小船上。 瓊花觀裏的春天在哪裏,煬帝宮前的樹葉漸漸染上了秋色。 二十四橋上的夜晚,歌聲和酒宴,玉簫的吹奏停止了,讓人感到愁緒萬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友人前往揚州的情景,通過對廣陵、吳嶽、楚天等地的描繪,展現了旅途的遙遠和孤寂。詩中「瓊花觀裏春何在,煬帝宮前葉漸秋」一句,既表達了對揚州春色的懷念,又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離別的哀愁。結尾的「二十四橋歌酒夜,玉簫吹斷使人愁」則進一步以揚州的夜景和簫聲的停止,加深了離別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捨和旅途的憂慮。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