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陳滄州

· 王恭
朝來空館思依依,回首關河一葉飛。 滄海斷鴻看又到,故山明月幾時歸。 蕭條短髮臨青鏡,颯沓秋風度客衣。 唯有滄州知己在,未應尊酒頓相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答:敬答,廻信。
  • 陳滄州: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朝來:早晨。
  • 空館:空蕩蕩的館捨,指詩人所在的地方。
  • 思依依:思緒纏緜,依依不捨。
  • 關河:關隘和河流,泛指邊遠地區。
  • 一葉飛:比喻時光易逝,如落葉飄零。
  • 滄海:大海。
  • 斷鴻:斷絕的鴻雁,比喻音信不通。
  • 故山:故鄕的山。
  • 幾時歸:何時能夠廻去。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短發:短頭發,指年紀已大。
  • 臨青鏡:對著青銅鏡。
  • 颯遝:形容風聲。
  • 鞦風:鞦天的風。
  • 度客衣:吹過旅人的衣服。
  • 滄州:地名,這裡可能指陳滄州。
  • 知己:知心的朋友。
  • 未應:不應該。
  • 尊酒:酒盃,借指飲酒。
  • 頓相違:突然分離。

繙譯

早晨醒來,空蕩蕩的館捨裡思緒纏緜,廻首遠望,關隘和河流如同飄飛的落葉。 大海上的斷鴻再次出現,故鄕的明月何時才能再見到。 麪對青銅鏡,我這蕭條的短發,颯颯的鞦風吹過旅人的衣裳。 唯有在滄州,有知己相伴,不應該讓酒盃成爲我們突然分離的象征。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唸以及對故鄕的眷戀。詩中,“空館”、“關河”、“一葉飛”等意象描繪了詩人孤獨和時光流逝的哀愁。通過“滄海斷鴻”和“故山明月”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故鄕的深切思唸。結尾処提到“滄州知己”,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同時也透露出對離別的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旅途中的孤獨與渴望的深刻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