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江隱人

· 王恭
平遠臺中醉盍簪,粵王臺上惜分襟。 單車映月經槐裏,孤棹移家入桂林。 滄海到來無舊業,白雲歸後更何心。 豪華近付東流水,誰笑閒門碧草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盍簪(hé zān):指朋友相聚。
  • 分襟:分別。
  • 槐裡:地名,這裡指代詩人曾經居住或經過的地方。
  • 孤櫂:獨自劃船。
  • 移家:搬家。
  • 白雲歸後:比喻歸隱之後。
  • 豪華:指世俗的榮華富貴。
  • 碧草深:形容環境幽靜,草木茂盛。

繙譯

在平遠台中與朋友們醉飲相聚,粵王台上卻不得不與他們分別。 單車在月光下經過槐裡,獨自劃船搬家進入桂林。 來到這滄海之地,已無往日的家業,歸隱之後,對世事更是無心。 那些繁華富貴都已隨東流水而去,誰會嘲笑我這幽靜的門前碧草深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態度。詩中,“平遠台中醉盍簪”與“粵王台上惜分襟”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情感與離別的不捨。後兩句通過“單車映月”與“孤櫂移家”描繪了詩人的孤獨旅程,而“滄海到來無舊業,白雲歸後更何心”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世事的淡泊與超脫。最後兩句“豪華近付東流水,誰笑閑門碧草深”更是以東流水喻指世事無常,表達了對世俗繁華的徹底放下,以及對隱居生活的自得其樂。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