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懷

客居已經年,入春轉多病。 杯酒亦成痰,臠肉火旋盛。 書冊時一親,怔忡不能竟。 終日頹然閒,脈脈有所呈。 果爾便長休,順寧須自證。 遐想宣尼言,朝聞良足□。 嗟我優遊夫,何由可入聖。 本原在獨知,工夫須主敬。 深淵與薄冰,存心以養性。 一息若成虛,罔生非真命。 願言易簀時,吾求得其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臠肉(luán ròu):切成小塊的肉。
  • 怔忡(zhēng chōng):心悸,心跳不安。
  • 頹然(tuí rán):形容心情沮喪,無精打采的樣子。
  • 脈脈(mò mò):形容眼神或情感的默默傳遞。
  • 宣尼:指孔子,因其字仲尼。
  • 易簀(yì zé):指臨終前的準備,源自《禮記·檀弓上》,簀是牀蓆,易簀即更換牀蓆,比喻臨終。

翻譯

客居他鄉已過一年,春天來臨卻多病纏身。 飲酒之後痰多,吃肉則火氣旺盛。 偶爾翻閱書冊,心悸不安難以專注。 整日無精打采地閒坐,心中有所思緒默默呈現。 如果真的就此長眠,順其自然也是安寧。 遙想孔子的教誨,朝聞道,良有可觀。 嘆我悠遊自在,如何能達聖人之境。 根本在於自我認知,修行需持之以恆。 深淵與薄冰,心存敬畏以養性。 一息之間若成虛幻,庸碌一生非真命。 願在臨終之際,我的追求能得正果。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客居他鄉時的身體不適與精神困擾,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詩中通過描繪病中的生活細節,如飲酒成痰、食肉火盛,以及心悸不安的狀態,展現了作者的身心困境。後文則轉向對人生哲理的探討,引用孔子的「朝聞道」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表達了對於修行、養性、追求真理的渴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昇華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