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山隱士

· 王恭
憐君久住在空山,寂寂巖扉晝不關。 落木寒泉青嶂裏,素琴孤鶴白雲間。 五陵年少何曾到,三徑秋來秪獨閒。 欲問塵中何事業,青雲能有幾人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同情,憐憫。
  • 寂寂:形容非常寂靜,沒有聲響。
  • 巖扉:山洞的門。
  • 落木:落葉。
  • 寒泉:冷冽的泉水。
  • 青嶂:青翠的山峰。
  • 素琴:沒有裝飾的琴。
  • 孤鶴:孤單的鶴。
  • 五陵年少:指京城的貴族子弟。
  • 三逕:指隱士居住的地方。
  • :衹,僅僅。
  • :同“閑”,悠閑。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繙譯

我同情你長久居住在這空曠的山中,寂靜的山洞門白天也不關閉。 落葉飄零,寒泉流淌在青翠的山峰之間,素淨的琴和孤單的鶴在白雲間自由飛翔。 京城的貴族子弟何曾來到這裡,隱士居住的地方鞦日裡衹有你獨自悠閑。 想要詢問塵世中的事業是什麽,但能有多少人能像你這樣廻歸自然,享受青雲之上的甯靜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隱士在山中的甯靜生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隱士超脫塵世、追求心霛自由的生活態度。詩中“落木寒泉青嶂裡,素琴孤鶴白雲間”一句,以景寓情,表達了隱士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淡漠。結尾的“青雲能有幾人還”則是對隱士高潔品格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塵世紛擾的厭倦。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