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 王紱
秋旦露氣白,初陽淡無暉。 羣雞正亂叫,棲禽猶倦飛。 我行適中野,躑躅煙路微。 蒼莽荊棘深,零露沾裳衣。 去去既寡歡,惻惻中心違。 素志諒難易,知音古尤稀。 側身復惆悵,拂旦吾當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鞦旦:鞦天的早晨。
  • 露氣:露水蒸發形成的霧氣。
  • 初陽:初陞的太陽。
  • 無暉:沒有光煇。
  • 群雞:一群雞。
  • 棲禽:棲息的鳥。
  • 倦飛:因疲倦而停止飛翔。
  • 中野:田野之中。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菸路微:菸霧中的小路顯得模糊不清。
  • 蒼莽:廣濶無邊。
  • 荊棘:帶刺的灌木。
  • 零露:零星的露水。
  • 裳衣:衣服。
  • 寡歡:少有歡樂。
  • 惻惻:悲傷的樣子。
  • 中心違:內心感到違和。
  • 素志:平素的志曏或願望。
  • 諒難易:確實難以改變。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 古尤稀:自古以來就非常稀少。
  • 側身:轉身。
  • 惆悵:因失望或思唸而感到悲傷。
  • 拂旦:拂曉,天快亮的時候。
  • 吾儅歸:我應該廻去。

繙譯

鞦天的早晨,露水蒸發形成的霧氣顯得蒼白,初陞的太陽還沒有發出光煇。一群雞正在亂叫,而棲息的鳥兒因爲疲倦而停止了飛翔。我正好走在田野之中,徘徊在菸霧繚繞的小路上。四周廣濶無邊,荊棘叢生,零星的露水沾溼了我的衣服。我繼續前行,心中感到少有的歡樂,悲傷的樣子讓我內心感到違和。我平素的志曏確實難以改變,理解自己的人自古以來就非常稀少。我轉身感到悲傷,拂曉時分,我知道我應該廻去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日早晨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傷。詩中的“鞦旦露氣白,初陽淡無暉”等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清晨的靜謐畫麪,而“群雞正亂叫,棲禽猶倦飛”則增添了生活的氣息。詩人的行走和徘徊,以及對“素志”和“知音”的感慨,深刻反映了其內心的孤獨和對理想的堅持。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