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 王紱
志鬱食哽咽,情歡酒忘醉。 如何飲食間,憂樂竟莫類。 達人無不可,一以理自會。 時序侵燠寒,晨昏互明晦。 苟能守吾中,外患亦何憝。 忠信與篤敬,乃足寡尤悔。 賢哉子張紳,吾當永爲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哽咽(gěng yè):因悲傷或激動而喉嚨堵塞,難以發聲。
  • 達人:指通達事理、豁達開朗的人。
  • 燠寒(yù hán):指氣候的冷熱變化。
  • 明晦:指晝夜的交替。
  • 外患:外界的困難或危險。
  • (duì):怨恨。
  • 篤敬:深切尊敬。
  • 寡尤悔:減少過失和悔恨。
  • 子張紳:人名,具體身份不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敬仰的人物。

翻譯

當意志消沉時,食物也難以下嚥,情感愉悅時,酒也忘了醉意。 在飲食之間,憂愁與快樂竟如此不同。 通達事理的人無所不能,因爲他們能理解事物的道理。 隨着時間的推移,氣候由熱轉冷,晝夜交替,明暗變化。 如果能堅守內心的平衡,外界的困難又怎能怨恨呢? 忠誠與深切的尊敬,足以減少過失和悔恨。 賢明的子張紳啊,我將永遠銘記你的教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憂樂、內外因素影響的深刻思考。通過對比「志鬱」與「情歡」在飲食上的不同反應,揭示了情緒對生活的影響。詩中「達人」一詞體現了作者對於通達事理、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的推崇。後文通過描述自然界的變化,強調了堅守內心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忠信篤敬的價值。最後,對子張紳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於賢德之人的敬仰和學習的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詩歌的特色。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