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宅

徵君昔嘉遁,抗跡遺俗塵。 了心悟有物,乘化遊無垠。 道喪歷千載,復存潁陽真。 上虞佳山水,晚歲耽隱淪。 內史既解綬,支公亦相親。 儒道匪遠理,意勝聊自欣。 洄沿南溪夕,流浪東山春。 石壁踐丹景,金潭冒綠蘋。 探鍊備海嶠,賞心寓情人。 奈何靈仙骨,鍬翮瑤池津。 寥寥虛白宇,夙創招提因。 家風緬多尚,玄德謝無鄰。 謬陪金門彥,矯跡侍紫宸。 皇恩竟已矣,遺烈庶不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君:徵士的尊稱。不接受朝廷徵聘的隱士。
  • 嘉遁:亦作「嘉遯」。舊時指合乎正道的退隱,合乎時宜的隱遁。
  • 抗跡:高尚其行爲。
  • 乘化:順隨自然。化,自然的變化。
  • 無垠:沒有邊際。
  • 潁陽:潁水之北。相傳唐堯時代的高士許由曾在此隱居。
  • :沉溺,入迷。
  • 隱淪:指隱士。
  • 內史:官名。
  • 解綬:解下印綬。指辭官。
  • 支公:即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
  • 洄沿:逆流而上與順流而下。
  • :同「煉」。
  • 鍬翮:(qiāo hé)。
  • 招提:梵語。音譯爲「拓鬥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爲「招提」。其義爲「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爲招提僧坊。

翻譯

徵君過去合乎正道而隱遁,高尚行爲遺留於世俗凡塵。了悟本心明白有外物存在,順應自然周遊沒有邊際之境。道德淪喪歷經千年,又出現了潁陽那樣的真誠隱士。上虞有美好的山水,晚年沉醉於隱士生涯。內史辭官後,和支公也相互親近。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並非遠離的道理,心意超勝姑且自我欣喜。在南溪逆流和順流傍晚時分,在東山如流浪般度過春天。在石壁上踐行如丹景般的修煉,在金潭邊頂着綠蘋。在海邊山嶠探尋修煉,將賞心之情寄託於鍾情之人。無奈那靈仙的風骨,如鳥類的翅膀飛向瑤池津。寂寥空曠的白色屋宇,往昔開創是因爲招提的緣由。家族風尚緬懷諸多高尚的風尚,玄德感謝沒有相鄰。錯誤地陪同金門的賢才,矯正行跡侍奉於皇宮。皇恩終究已經結束,遺留的功業希望不會泯滅。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徵君宅」展開,描繪了徵君的高尚隱遁生活,以及與他人的交往和對山水自然的熱愛。詩中展現了上虞的美麗山水,以及徵君在這樣的環境中的徜徉和修煉。同時提到了徵君與內史、支公等人物的關係,體現出他們對道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獨特態度。詩的後半部分則表達了對徵君的敬仰和對其精神、功業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古雅,意境深遠,通過對徵君及其生活環境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對隱士生活和道家哲學的嚮往與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思考和感慨。

許景先

唐常州義興人,居洛陽。少舉進士。中宗神龍中擢左拾遺,以論事切直,外補滑州司士參軍。累官殿中侍御史。與齊浣、王丘、韓休、張九齡更知制誥,以雅厚稱。官至吏部侍郎。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