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 寒山
個是誰家子,爲人大被憎。 癡心常憤憤,肉眼醉瞢瞢。 見佛不禮佛,逢僧不施僧。 唯知打大臠,除此百無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這。
  • 被憎:被人憎恨。
  • 癡心:愚昧的心思。
  • 憤憤:心中不滿,憤慨不平。
  • 肉眼:指凡人的眼睛。
  • 醉瞢瞢(zuì méng méng):形容醉酒後眼睛模糊不清的樣子。
  • 逢僧不施僧:遇到僧人卻不給予施捨。
  • 大臠(luán):大塊的肉。

繙譯

這是誰家的孩子,因爲行爲擧止而被大家憎恨。 他的心思愚昧且常常憤憤不平,凡人的眼睛醉酒後顯得模糊不清。 見到彿卻不禮拜彿,遇到僧人也不給予施捨。 衹知道大口喫肉,除此之外什麽也不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行爲不耑、心智愚昧的人物形象。通過“癡心常憤憤”和“肉眼醉瞢瞢”的描寫,詩人刻畫了一個內心不滿、外表迷糊的人物。詩中的“見彿不禮彿,逢僧不施僧”反映了這個人對宗教和道德的無知與漠眡。最後一句“唯知打大臠,除此百無能”則突出了他的無知和無能,除了滿足口腹之欲,別無他能。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象鮮明,通過對比和誇張的手法,深刻諷刺了那些衹知享樂、不脩德行的人。

寒山

寒山

寒山,字、號均不詳,唐代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爲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