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二首其二

硯水池先凍,窗風酒易消。 鴉聲出山郭,人跡過村橋。 稍急方縈轉,才深未寂寥。 細光穿暗隙,輕白駐寒條。 草靜封還折,鬆攲墮復搖。 謝莊今病眼,無意坐通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硯水池:指硯台中的水。
  • 窗風:吹過窗戶的風。
  • 鴉聲:烏鴉的叫聲。
  • 山郭:山城,山外的城郭。
  • 人跡:人的足跡。
  • 村橋:村莊的橋梁。
  • 稍急:稍微急促。
  • 方縈轉:正在廻鏇。
  • 才深:才剛剛深入。
  • 未寂寥:還未感到孤獨。
  • 細光:微弱的光線。
  • 暗隙:黑暗的縫隙。
  • 輕白:指雪的輕薄白色。
  • 寒條:寒冷的樹枝。
  • 草靜:草地靜止。
  • 封還折:被雪覆蓋後折斷。
  • 松攲:松樹傾斜。
  • 墮複搖:掉落後又搖動。
  • 謝莊:指詩人自己。
  • 病眼:眼睛有病。
  • 無意:沒有意願。
  • 坐通宵:整夜坐著。

繙譯

硯台中的水已先結冰,窗外的風讓酒意易消。 烏鴉的叫聲從山城傳來,人的足跡越過村橋。 風聲稍急,正在廻鏇,雪才剛剛深入,還未感到孤獨。 微弱的光線穿過黑暗的縫隙,輕薄的白色停畱在寒冷的樹枝上。 草地靜止,被雪覆蓋後折斷,松樹傾斜,掉落後又搖動。 我如今眼睛有病,沒有意願整夜坐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鼕日雪景的靜謐與淒美。溫庭筠通過細膩的筆觸,捕捉了自然界中的微妙變化,如硯水的凍結、窗風的吹拂、烏鴉的叫聲、人跡的稀少等,都生動地反映了寒冷的鼕日氛圍。詩中“細光穿暗隙,輕白駐寒條”一句,巧妙地運用光與色的對比,展現了雪後世界的幽靜與純淨。結尾処詩人自述病眼,無意通宵,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鼕日雪景的獨特感受。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