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裴舍人見寄

誰道重遷是舊班,自將霄漢比鄉關。 二妃樓下宜臨水,五老祠西好看山。 再葺吾廬心已足,每來公府路常閒。 詩陪亞相逾三紀,石笥煙霞不共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霄漢:天空極高處,比喻朝廷。
  • 二妃樓:指傳說中舜帝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的樓臺。
  • 五老祠:指祭祀五位古代賢人的祠堂。
  • (qì):修繕。
  • 亞相:指僅次於丞相的官職。
  • 石笥:石制的書箱,這裏指藏書之處。

翻譯

誰說重遷是舊時的班次,我自認爲將天空比作故鄉。二妃樓下的景色宜人,適合臨水觀賞;五老祠西的山景美麗,值得好好欣賞。再次修繕我的房屋,心滿意足;每次來到公府,路途總是閒適。我的詩作陪伴着亞相已有三十多年,石笥中的煙霞美景卻未能共同攀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官場變遷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詩中,「霄漢比鄉關」展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和對朝廷的忠誠,而「二妃樓下」、「五老祠西」則描繪了詩人對山水之美的熱愛。後兩句反映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流露出對未能與友人共享美景的遺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與和諧生活的理想。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