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澹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

野煙秋水蒼茫遠,禪境真機去住閒。 雙樹爲家思舊壑,千花成塔禮寒山。 洞宮曾向龍邊宿,雲徑應從鳥外還。 莫戀本師金骨地,空門無處復無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野煙:野外升起的煙霧。
  • 蒼茫:廣闊無邊,模糊不清的樣子。
  • 禪境:禪宗的境界,指修行者達到的精神狀態。
  • 真機:真實的道理或玄機。
  • 去住閒:來去自由,無所拘束。
  • 雙樹:指佛教中的菩提樹,象徵佛陀的悟道。
  • 舊壑:舊時的山谷,指僧人曾經修行的地方。
  • 千花成塔:形容花朵盛開,如同塔一樣高聳。
  • 禮寒山:向寒山致敬,寒山是唐代著名的隱士和詩人。
  • 洞宮:山洞中的宮殿,指隱居的地方。
  • 龍邊宿:在龍的旁邊過夜,形容地方神祕。
  • 雲徑:雲中的小路,形容道路高遠。
  • 鳥外還:從鳥飛不到的地方回來,形容歸途遙遠。
  • 金骨地:指僧人的墓地,金骨指僧人的遺骨。
  • 空門:佛教,意指超脫世俗的境界。

翻譯

野外升起的煙霧與秋水交織,景象蒼茫而遙遠,禪宗的境界與真實的道理讓人來去自由,無所拘束。以雙樹爲家,思念着舊時的山谷,千朵花兒盛開如同高塔,向寒山致敬。曾在神祕的山洞中過夜,雲中的小路應從鳥飛不到的地方歸來。不要留戀僧人的墓地,佛教的境界無處不在,也無門可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僧人歸葬的場景,通過「野煙秋水」、「禪境真機」等意象,展現了禪宗的深遠與超脫。詩中「雙樹爲家」、「千花成塔」等句,既表達了對僧人修行之地的懷念,也體現了對佛教文化的尊崇。結尾的「莫戀本師金骨地,空門無處復無關」則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無拘無束的佛教思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宗境界的嚮往和對僧人精神的敬仰。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