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春日晚眺

· 曹松
凌春帝子閣,偶眺日移西。 浪勢平花塢,帆陰上柳堤。 凝嵐藏宿翼,疊鼓碎歸蹄。 只此長吟詠,因高思不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凌春:臨近春天。
  • 帝子閣:指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帝子在古代是對帝王子女的尊稱,這裏指滕王。
  • 花塢:四周高起、中間凹下的種植花木的地方。
  • 帆陰:船帆的陰影。
  • 凝嵐:凝聚的霧氣,(lán):山林中的霧氣。
  • 宿翼:歸巢的鳥,這裏借指鳥。
  • 疊鼓:急擊鼓,意爲連續、重疊 。
  • 碎歸蹄:意爲雜亂的馬蹄聲。碎,亂 。

翻譯

臨近春天之時,我登上了滕王閣,不經意間眺望遠方,太陽不知不覺已向西偏移。波浪平緩地涌動在花塢邊,船帆的陰影慢慢爬上了楊柳依依的堤壩。凝聚的霧氣中藏着歸巢的鳥兒,急促的鼓聲和雜亂的馬蹄聲交織在一起。我在這高閣之上長久地吟詩抒懷,因這高處的視野,思緒明晰而不迷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滕王閣春日傍晚獨特而迷人的景色。首聯點明時間和地點,詩人在春日登上滕王閣,不經意間已到傍晚,營造出悠然閒適的氛圍。頷聯細膩地描寫水中波浪與岸邊景物,浪勢平緩,帆陰爬上柳堤,一動一靜結合,展現出春日傍晚的寧靜又富有動感之美 。頸聯運用獨特的視角,霧氣藏宿鳥,暗示天色漸晚,而疊鼓碎歸蹄又以聲襯靜,將傍晚時分喧囂與寧靜的奇妙交融描繪得淋漓盡致。尾聯則從景轉到詩人內心,詩人在這高處觀景吟詩,藉助登閣的高度和開闊視野,讓思緒清楚不迷亂,展現出詩人在觀景中的思考和心靈的澄淨。整首詩情景交融,筆觸細膩,生動地展現了滕王閣春日晚景獨特的韻味 。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